初聽<Dancimg Queen>是在高一的英文課上,當時沒什麼感覺,倒是Dear Chang自顧自地隨樂搖擺,當此曲再傳入耳中,已是大一英文的<MAMAMIA>電影日,影片中,這首歌讓Mary Louise Streep想起了年輕時光。

我曾經十七歲,卻從未是dancing queen,我見過青春的喧囂,卻始終未沾染那歡娛的放肆,不僅十七歲,我的生命總是沉鬱。或許快樂是可選擇的,但也或許人生並沒有那麼多叉路,而唯有一條不得不走的羊腸小徑,即便崎嶇,即便孤獨。所以討厭應當樂觀進取的論調,確實品嚐痛苦的人生,比較真。學會和悲哀共處,當哀傷融入空氣,即可得到低沉的平靜--我安於這樣的氛圍,能緩慢心靈的時間,對抗外界的庸碌擾攘。

但生活總令人在偶然間想起什麼,例如系上將要舉辦的聖誕變裝趴。習慣了以與己無關的眼光看群情興奮,可邀約竟來了,愕然之餘為免掃興,我竟也在人前盤算得煞有介事,心中不免感到荒唐,然亦無法忽視週遭的認真--大家計畫得彷彿那是百年難得一見的盛事,倒真遇上了必須選擇的時刻。疲憊與麻煩是我最厭惡的兩件事,週二本為前者的代名詞,而這場活動顯然是後者,「如果沒有那些不便......」我不由地揣想著「如果換裝不會造成困擾就會去吧」、「如果會騎車週二也不會累吧」,一步步反推--「如果是健全的也會是dancing queen吧」,突然想起《夜間遠足》裡一再強調的「高中最後一次的XX」,我悵然了。錯過了十七歲,錯過了十八歲,但我還沒二十歲吧?還不用把兩腳都踏入大人的世界吧?我其實--是想去的吧?

同學想讓我扮成APH裡的義大利,鞋子卻成了大問題,不想腳短也不想花錢,想起老哥對我童顏童身的評論,「我想扮羅莉。」嗯,至少沒有鞋子的煩惱,雖然我最想扮的是趙靈兒那樣的古裝美人。趙靈兒

我真的上拍賣網研究各式各樣的羅莉裝,六歲幼稚園畢典時幻滅的白紗夢又悄悄浮現--我其實並不真的討厭可愛的服飾,只是從小就粗裡粗氣的個性讓我明白不合適--所有女孩氣的設計皆是我不自在的根源。這回我要用三個半小時的時間彌補童年的失落,然後做回平常的自己--我的確這麼想,一切亦顯得有模有樣,但話說回來--我還沒真正點頭呢!

讀者至此大概覺得受騙了吧,長篇大論竟只是癡人妄語。是啊,我不甘寂寞,可生活豈是一句「開心去玩」如此簡單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emory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